书法评论是属于书画理论研究的范畴,是书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科目。书法评论往往会给书法理论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启迪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思想,给书法艺术的发展能够注入新的成分。
提起书法评论,人们只知是对中国的汉字的书法进行评论,殊不知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之际,书法评论应该是全世界的。譬如:欧美英文、阿拉伯文等字体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字体都有它的“书法性质”的成分存在。因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书法评论,它不仅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产物。所以,在做评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思路放的更宽些,学习的范围更广些,不仅要熟知汉字书法的发展历程同时还要熟悉其它字体的书法发展史和思想史。
按约定成俗的书法评论提法和世人对书法评论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就谈谈如何进行“中国的”书法评论提出一些看法(至于“国外的书法评论”有待另立章节),供爱好者参正。
一位好的书法理论家他不一定是一位好的书法评论家,而一位好的书法评论家他更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批判家。书法评论需要书法理论来做支撑的,书法评论是为能够上升到书法批判的境地(层次)而作基础的。因而,书法批判是书法评论的深化和升华。如果说书法评论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那么书法批判就是在难中知难而上的一件更难做的事情。书法批判者不仅需要学识、胆量和勇气,而且更需要有责任心于书法事业发展的超前意识和思想。
放眼中国书坛的当下,从事书法理论研究者很多,他们努力地、积极地、正确地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进行大胆研究,极大丰富了书法理论体系,并且多有建树,名震海内外。但是,从事书法评论者就很少了,众里难挑一二。这十多年以来,笔者留神书法评论界,还没有发现成就特别突出的书法评论家能够引以为学并标榜之(美术界著名评论家倒也不少)。纵览时下的书法评论者,或许他们受到政治性的文艺路线和方针、学生与老师的名份关系、害怕影响自己的书法艺业前途、评论者本身学力不够等因素干扰和影响,往往都是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写些不痛不痒的言语刊诸报端、媒体,以混书评社会。若细读其书评文稿,大都同出一辙,满纸不沾边的荒唐言,很像追表功德文,又像是在写祭文,读来啼笑皆非,离书法评论的本质相去甚远。
在此种情况下,书评者全部来一番跟风弄潮,在各种顾虑中、在各种维诺是从中导致书法评论不能发人深思、令人振奋,隐没了评论即得好与坏、错与对的真实意义。也因此,导致从事书法批判者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出现在书法批判上的一片空白。截至目前,谁又敢说自己的一名合格的书法批判家呢?!因此,笔者在《从流行书风到艺术书法之批判》一文中,始终贯穿着“期望这个时代的批判者(批判家)多起来”的一个愿望而述之于文。
书法评论是一项很伤面子的工作。鲁迅曾说:“中国人爱面子”,并且对“面子”看的很重要,因而往往会伤及“里子”。诚然,在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阵营中要做书法评论的时候,则往往是用顾及“里子”的情况下如何去完整的进行 “伤面子”的一个过程。这个“伤面子”的过程做的彻底与否,则是反映书法评论的程度如何。因此谏言:一位好的书法评论家不要顾及人与作品、作品与人、人与人、人与作品事件历史之间等复杂的“面子”的问题,要以敢为天下的“书法批判家”的精神面对书法艺术作品的本身,进行客观的去评论其优劣与否,发扬书法评论的正大光明之风。
如何进行书法评论说透了就是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书法理论知识去评说和理论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的好与坏,或者一件书法艺术事件的错与对,并给出客观的、准确的、合乎情理的评论答案,供世人借鉴和学习。这也是对书法评论的本质的一种诠释,供书法哲学研究人士参考。
既然书法评论是建立在书法理论的基础上,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书法理论家不去深入的涉及书法评论而往往要弄些隔靴搔痒的事情呢? “伤面子”是最大的原因之一。人们大都学会了一套明哲保身、管它是非不是非的本领和能力,所以就放弃了用“里子”去拯救“伤面子”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或一件书法艺术事件,书法理论家根据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研究就会得出不同的评论结果,这样势必造成一种行业内部“窝里斗”的现象,谁也不想承担这个“窝里斗”的黑锅,所以他们也就放弃了书法评论这个圣神而又有益于书法发展的工作。其次,书法评论往往是老公公为儿媳穿裤子做得好而落不得好的一种事情。在书评的时候,势必会牵扯一些书家的人品的事情,又所以,大多数书法理论家硬肯去玩考据、刨墓志、提新说等文字游戏,也不想对某书法(事件)做出评论和批判,大有好与坏、错与对与我有何干系之态。
|